尼古拉斯•洛里奇。文化

From 香格里拉 维基 / Wiki Shangri-La
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
Signing of the Roerich's Pact (in centre: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).

亲爱的朋友们:

我们将简要地说明我们的任务及奋斗的实质其所在。 简而言之即:

我们正在扶助文化。

如果有人敢于宣称

““我们正在构建文化”,

那也离真相相差不远。 难道扶助文化的人看起来不是文化的共建者吗?

~~0~~

我们每天要求我们的朋友去思考、表达及应用其所理解的美与文化。 这并不新奇,因为到处均是如此。 但我们正在为这些宝贵的见解而作出新的努力;我们尽力去缓解创造力紧张的局面。我们尝试着学习,并将抽象转化为现实。 将每一个行动抽象化并非难事,但抽象会使我们失去予以行动的可能性。 我们时常看到,生命的真谛正在受到诡辩的影响,从而蜕变成为无法理解的抽象概念,而为了安抚弱者,使之成为一个无形谜团。 为使人为的抽象事物具体化,并使之揭示生命本质,接下来就是文化的任务了。 无法想象,物质的本质、生命的真谛,仅仅是禁止、阻碍或隔绝。

~~0~~

揭示真理需要对于不懈追求所具有的包容与热爱。 我们的敌人说我们正在自发形成一种特殊的种族。 如果我们能由此了解一国文化,那么这种敌对定义极有可能接近真理。 我们不应畏惧真理,正如黑暗世纪这一最高谴责——人们经历过这一时段——将会告诉我们: “梦想家集聚一堂,幻想能够帮助全人类。” 事实上,正是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帮助使我们备受谴责。 但我们遍布世界各地的每一位同胞将会对此一笑置之:

“难道自然劳动力没有帮助人类进步吗?”

因为“每个人劳动,劳动仅为其自身”这样的想法会是多么可憎。 不,他为素不相识的人进行工作。 作为一种表达善意的方式,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会接受他并不知道名字的人的劳动,这使得其世俗生活稍微轻松起来。

~~0~~

这里说的是具体的想法,而不是梦想;梦想无边无际,但具体的想法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物质和具象空间。 一切宗教和训诂都涉及到思维的多样性。 几千年前,当时的埃及人已经了解到思想的创造性。

而且“思想和爱”的观念早已家喻户晓。

在心、蛇和杯的标记下,赋予一切善意的那句至理名言

““思想和爱”。

因为从思想当中,我们极力抽象的事物是一个绝对真实的化身。 我们忘记了,是思想而非劳动,在予以创造及毁灭。 爱亦或令人叹息、亦或制造乱伦。

~~0~~

众所周知,近来,基督教的某些教派制裁堕胎。 这令人不快的教义是对神的最大诋毁。试想,如果基督教将劝人进行谋杀,而非合理分配力量、懂得节制,将会是怎样的局面。 正如老生常谈,如果将世界分为创造者和毁灭者,那么这种方式将会带来可怕的毁灭。 但文化的精髓并不在破坏。 它总是急于创造,为完善昨日而加盖更高的穹顶。 但这里说到的文化亦包括那个基石,它会对聪明的建造者非常有用,能够满足一切可能。

~~0~~

实际上,现在世界各地,构建能力正日益紧张。 新人大呼:

“我们厌倦了破坏,
我们深受机械化的无情压迫
我们想要创造
我们想做有价值的、让我们看到绚烂未来的工作。”

古训里总是指出联结着旧世界和新世界的纽带。 但古训没有谈及破坏及暴力。

~~0~~

如果要斟酌神秘的未来,即使它看起来那么抽象,亦会是可见的、有形的、不变的。 同时,善意将成为客观现实,就像思想那样,可以衡量。 如果要提高自身修养,远离恶意诽谤,那么就要努力创造,这可笑吗? 因为只有无知者才会大笑——对他们来说,知识本身已成为一种抽象事物,与此同时,美也成为一种奢侈,善意则成为孩子气的童话。 但很久以前,最严谨的科学家做出过结论,童话是一种叙事。 叙事是一种历史事实,人们只有通过这历史的余韵来解读历史。 这些科学家还告诉我们,文化及帝国创造的丰功伟绩都是美的产物。 带走了美的纪念碑,整个历史将会枯竭。 美的魅力、古老的文化是不可侵犯的,这告诉我们抽象可以具体化为可呈现的形式。 我们并非梦想家,而是一辈子的实干家,我们的终极使命是努力向人们传达信息,


““铭记美。
切勿放逐美
亦要号召他人参与美的盛宴!
如果遇见志同道合者,切勿驱赶他们,而是寻找一切友好包容的方式,让其引领我们一同前往平和的、无形的劳动及创造领域。
在美和灵中增强力量。
放眼高处,
作为命定光辉的征服者舒展羽翼。”


灵魂的纷扰和颤抖中,我们将反复肯定这种创造和光明。 而且,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驱散走在创造之路上的人们。 我们不会畏惧美;我们会铭记住无知的可笑,它不过是成就的一把火炬。 如果我们戒绝个人主义,如果我们不仅为自己的美之路奋斗,同时还竭尽全力向身边的人敞开美的大门,那么我们定会实现下一个文化启蒙目标——灵魂的升华。


返回顶部

来源

  • 尼古拉斯•洛里奇 文化.
尼古拉斯•洛里奇博物馆. n.p. n.d. Web.2014年3月9日查看. <http://www.roerich.org/roerich-writings-realm-of-light.php#a2>.

License

版权 © 尼古拉斯•洛里奇博物馆(纽约)